查看完整版本: [-- 原创    关于OG的一篇硬科幻文章 --]

CICI OGame官方论坛 - webgame web游戏 -> 灌水区 -> 原创    关于OG的一篇硬科幻文章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215073413 2015-07-20 13:11

原创    关于OG的一篇硬科幻文章

    闲来无事,随手写了点东西,都是一点一点敲出来的,虽然有点长但还是不错的,喜欢的就来看看,不喜欢的也莫喷啊  
    喜欢的发个表情支持一下,好让我有继续写下去的理由啊

时隔半年,预计将在21号或者22号更新,是关于建筑的来历,点  只看楼主   可阅读全文!觉得好的童鞋顶个呗?



1215073413 2015-07-20 16:17
在21世纪中期,随着一系列高强度的纳米材料的研发与可控核聚变技术的掌握,研制太空电梯被提上了议程。因为太空电梯可以以较低的能源消耗将人和货物运入太空,人类揭开了太空时代。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包括近地卫星轨道,各个国家为了掌握更多的轨道资源,军队太空化的趋势将不可避免。
最初出现的太空武器就是一种由改进的歼击机加装维生系统与燃烧引擎所构成的太空飞船,人们延续了他前世的名字,将其命名为轻型战斗机。最初的轻型战斗机就是可以在太空中作战的歼击机,仅仅装备了普通的机枪与热追踪空空导弹,由身着宇航服的飞行员驾驶,一旦被击落,飞行员可以进行太空跳伞来返回地球。但是即使这样,轻型战斗机的驾驶员死亡率依旧居高不下。于是,人们只好派遣经过特殊DNA改造的克隆士兵和机械人来进行驾驶。虽然克隆士兵的造价高于机械人,但其可以在战斗时随机应变,导致效果要远优于机械人驾驶员。
伴随着轻型战斗机一起出现的就是小型运输舰。其同样是由原先的航天飞机所改造而成。为了抵御近地轨道上作战产生的太空垃圾与小型的陨石,其也加装了一门*****机炮,同时相比于航天飞机,它拥有特意加厚的舱壁来阻挡太空辐射,以更好的保护乘员和货物的安全。虽然其体积只稍大于轻型战斗机,但其载货量却远超战斗机。它最初只是由地面向太空站中运输物资,但在久远的将来会有更大的用途。
虽然在21世纪的中叶化学推进已经有了巨大的改进,但是作为太空旅行它还是远远不够的。如果用化学推进进行太空旅行,其所需要的推动工质将远远超过船体本身,因此人类陷入了一个怪圈,如果要获得高速度,就需要更多的推进工质,但其工质本身的质量就会阻碍更高的速度。研制新型推动引擎已经势在必行    
随着核聚变技术的进一步掌握,聚变反应仓的体积已经可以大大缩小,随之而来的就是一项人类期待已久的发明:脉冲引擎。其由核聚变反应提供能源,通过直接辐射能量来进行推动,也就是无工质推进技术。这项技术允许人类来探索更加广阔的星空。最先应用脉冲引擎的就是小型运输舰,当脉冲引擎可以被制作到足够小时,小型运输舰就能够换装它了。换装之后,小型运输舰就能够以消耗更多能源的代价使速度得到了爆发性的提升。
采用脉冲引擎的另一个例子就是殖民飞船。其实殖民船在很久以前就有过设想,但由于推进技术的限制,殖民船不可能携带大量的燃料,所以被放弃了。而由于脉冲引擎的出现,殖民船变得可能。那个时代,每周都有殖民船从各个国家发射。人类终于拉开了星际殖民时代的大门。由于殖民船经过了大量工程学和航空航天学专家共同设计,最终采用了可分解式船体。其在降落于新的殖民星时,可以分拆并重构成为最基础的殖民基地以提供最基础的生存保障。同时为了抵御在远程航行中可能遇到的陨石或者其他的威胁,它挂载了大量厚重的特殊装甲,并且到达目的地之后,这些装甲就变成了建造殖民星的原始材料。可以说,在人类日后的发展中,殖民船将变得不可或缺。
随着各个国家的领土无限制的扩张,通讯技术又难以及时发展,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开始分裂为多个星际国家,而不同的星际国家之间为了资源也经常大打出手,这也造就了星球防御系统的出现。最早出现的就是火箭发射装置,它几乎就是21世纪中期反间谍卫星导弹的升级版,装备了优质的追踪系统使其几乎不会落空,并且拥有小型的能量护盾来抵挡敌对舰队的攻击,使其成为了星际殖民时代初期各个星际帝国防御工事的最爱。
当星际帝国所拥有的殖民星多起来之后,小型运输舰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物资运输的需求了,于是科学家们决定研制一种更大的运输舰,就这样,大型运输舰诞生了。在最初的时期,工程师们想当然的将脉冲引擎装备在大型运输舰上,但是在试用的时候,发生了多起因为速度过快导致货物损坏的情况,甚至还有因为体积和质量过大在高速情况下不能够及时变向导致和太空垃圾相撞的情况,而脉冲引擎在较低速度下效率反而不及燃烧引擎,无奈最终只能将改进加强后的高出力燃烧引擎装备在大型运输舰上。
随着太空战争的不断扩大化,国与国之间的军力比拼成了数量比拼,期间有数次对轻型战斗机的改进,但是效果都不明显,以及普及化的火箭发射装置,工程师们决定放弃改进轻型战斗机转而研发另一种新型的战舰,它要求对轻型战斗机和火箭发射装置有高抵抗性,还有为了可以进行突袭所具有的高速度;综合以上的要求,工程师们研制出了巡洋舰,它使用新型的大功率激光发生器作为伤害来源,在目标上产生大量热量造成伤害。与以往的轻型战斗机需要1~2人操纵相比,巡洋舰所需要的是一只小型团队来联合驾驶。同时,工程师们还研制了一种新型的火控系统,它可以在准确评估目标的防御能力之后在总能量输出一定的前提下精确约束每次射击的能量消耗,以最小的能耗造成最多伤害,从而达到一次武器充能多次射击的效果,工程师们称这种战术为“快速射击”。有了这种火控系统的存在,巡洋舰可以在战斗中对敌方的轻型战斗机和火箭发射装置造成大量伤害;但这种系统也有美中不足的敌方,那就是在攻击小型运输舰的时候因为小型运输舰较为厚重的装甲导致如果分次进行攻击那么伤害将会得到迅速的修复而不能有效对其造成损失,从而在攻击小型运输舰和其他更大舰只时只能将储能机构内能量一次性射击释放。
随着EMP技术的发展,中子发生器可以较为简单的改装成为火炮,同时为了对付飞船和防御设施装备的能量护盾系统,巡洋舰装载了高能耗的中子炮,使用密集的中子束对目标电子系统造成大量伤害使其护盾不稳定甚至失效,进而由激光武器对其结构造成直接性的损伤。中子炮并不会对结构造成伤害,而是辅助其他武器进行攻击。为了达到军方所要求的袭击的突然性,巡洋舰使用了较为轻便的船体,同时这代表了它所能拥有的护盾发生器和装甲并不会很强大,虽然它名副其实是除了无人探测器外最快的舰种,但也是名副其实的大脆皮。
伴随着巡洋舰的发明,他在宇宙中掀起了一阵腥风血雨,许多帝国拥有大量的轻型战斗机和火箭发射装置,以为可以横行一方,但是巡洋舰带给了他们一记迎头重击。几乎所有的星际帝国都开始大量生产这种巡洋舰,一时间轻型战斗机几乎从战场上销声匿迹,火箭发射装置群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而这种情况几乎持续了整整一个世纪。为了遏制住这股危机,工程师们将最初安装在巡洋舰上的大功率激光发生器改进,加强防御能力,最终创造出一个新型的防御设施,称之为轻型激光炮。它的出现,立即改变了巡洋舰肆虐的局面,因为它的防御足够高导致巡洋舰无法对其使用“快速射击”战术,使其成为防御巡洋舰编队进攻的优质防御设施。同时还有改进后形成地面防空装备的中子炮也在这个时候问世了,它以其强大的反护盾性使对方的巡洋舰在作战过程中损失惨重,遏制了巡洋舰的优势。
在轻型战斗机对于巡洋舰所有的绝对劣势体现之后,工程师们决定对其进行再次改进,主要体现在增加护盾发生器的功率和装甲厚度,但是传统的燃烧引擎已经不能够对如此笨重的船体进行有效的驱动了,人们以为这次的改进又要像以前数次一样失败时,一个工程师突发奇想,将缩小化的巡洋舰的脉冲引擎安装在改进的战斗机上,这次试验机在测试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成绩。终于,能够与巡洋舰对抗的战斗机出现了,因其较轻型战斗机而言显得笨重,人们将其命名为重型战斗机。
伴随着核聚变技术的不断改进和优化,催生出了对抗巡洋舰和重型战斗机的新型防御设施:高斯炮。它以核聚变所产生的恐怖的电能生成巨大的磁场,将数吨重的炮弹加速推出炮膛。为了让它可以有足够高的命中率,除了升级它的探测系统与火控系统,工程师让它拥有了难以置信的初速度。相比于其他的防御设施,高斯炮虽然威力足以一击击毁巡洋舰和重型战斗机,它的缺点也不可忽视。安装高斯炮的地形要严格选取,否则以它的后坐力足以引起小型地震甚至是地形塌陷,其次它发射时虽然磁场并不会发出什么声音,但它炮弹出膛所引发的音爆却能够响彻天际,在它周围数公里内音量足以让没有防护的正常人鼓膜破裂并导致昏迷,所以高斯炮是唯一一个需要远程操纵或者电脑自动射击的防御装置。
在星际战争不断扩大化的同时,产生的战舰废墟也逐渐增加,这些废墟不但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而且也威胁到了正常星际航道的安全,但是正常的运输船却无法回收甚至是无法靠近这些残骸,因此也催生出了新的舰种,它和大型运输舰体积相仿,但是挂载了大量的防护设施和自动收集残骸的小型无人飞船,导致了它的可用空间比大型运输船要少。这种舰只一问市,就受到了广大星际帝国的热烈欢迎。因为其用途,它被命名为回收舰。
在越来越多的防御设施被发明之后,攻坚战变得越来越艰难,因为除了巡洋舰对于火箭发射装置拥有快速射击之外,其余舰种在攻击防御设施时只能一次武器充能攻击一个目标,造成的伤亡越来越大。为此,势必要研制一种专门针对防御的新舰种。一个名为轰炸机,可以发射大量等离子炸弹,挂载脉冲引擎的舰种出现了。由于激光引导装置的进一步升级,它可以在太空中精准的将等离子炸弹投掷于防御设施上,进而对其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并且它并不使用充能类激光武器而是投掷事先准备好的炸弹,所以他可以对一些小型的防御设施比如中子炮、激光炮和火箭发射装置进行多次攻击,即快速射击。但是由于其体积过于庞大,脉冲引擎并不能非常好的进行驱动,所以他的能量消耗和速度都十分受人诟病。但是不可否认,它由于对中小型防御设施的打击,使攻坚战变得容易了许多。
伴随着星际间掠夺战的进行,有一个专门研究更新科技的国家发明了一种比脉冲引擎更加先进的推进方式。它通过改变飞船首尾的空间的曲率来形成一个“空间泡”,使用空间曲率的不同来推进飞船。这种新型的推进方式能够绕开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所给出的速度限制,因为在空间泡内部实际上飞船是静止的,只是空间泡在运动,而在外部看来飞船就在以超越光速的速度前进。这种技术刚被研发出来时,受到了广大科学家的质疑,甚至研发者本身都不敢相信,但经过实际测验,这种驱动方式确实可以应用到实际当中去。这种技术被人们称之为超空间技术,而所制造的引擎被称为超空间引擎。
超空间引擎第一次被应用是在改进轰炸机上,少量提升了它的航程和速度,当然还有航行所需的燃料。而超空间引擎真正被应用是在一种名为战列舰的舰种上。它拥有一门巨大的等离子主炮和大量的超大功率激光炮,为了追求完备的空间利用率,高级的火控系统被去除,只留下初级的射控系统,能够完成对目标的大量杀伤即可。正因为这种措施,让它拥有了难以想象的威力,较高的防御能力,还有一个大货仓。这种舰只一问市,就受到了大量以掠夺他国物资发展的帝国的喜爱。虽然对于大量小型目标如轻型战斗机等的抵抗性并不好,但是也难以掩盖它作为武装舰队脊梁的光芒。
在由多种舰种混编并以战列舰作为核心的舰队在星际战场上屡战屡胜时,战列舰又有了当初巡洋舰的影子。但是随着激光技术及其下属技术的研发,一种可以快速充能的激光炮被研制了出来,随之而来的就是新一代舰种战斗巡洋舰的诞生。它由巡洋舰改进而来,继承了它的高速度和较小的体积,并用新兴的高速充能激光炮作为火力系统,使战列舰迎来了末日。由于它较小的设计和超空间引擎的运用,使其速度与灵活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能量技术的改进使其拥有了远超巡洋舰的护盾与装甲。它在太空中与战列舰核心混编舰队进行作战时,凭借其快速装填的激光炮进行多轮射击,能够以极高的效率摧毁敌方的重型舰只,进而摧毁敌方的舰队,并凭借其较低的能耗变为广大星际国家的新宠。
而另外一些追求巨舰大炮主义的星际国家则研制了一种庞大但是威力十足的战舰。它拥有极其巨大的体积,以至于看上去像是一台移动堡垒,并且挂载了大量高机动性的离子—等离子及高斯炮构成的武器阵列,能在瞬间对单一目标造成巨大的伤害,或者针对多重目标进行同时打击,恰巧克制了战斗巡洋舰称霸宇宙战场。但是同样由于其笨重的船身,使其燃料消耗量不亚于轰炸机。人们称之为毁灭者。
为了抵御越来越强大的舰队,人们不断发展防御措施,除了将舰船用防护盾加大功率和体积以形成星球防护罩外,人们运用等离子技术研制出了最终极的防御装置:等离子炮。因为它巨大的能耗与伤害,现有的所有快速射击技术以及快速充能技术均无法运用到其上,导致了它不能对多个目标或者单一目标多次打击。在它第一次试制成功并试射时,它引发了很大的混乱。虽然它发射的炮弹闪烁的青蓝色的光芒是如此的美丽和赏心悦目,但它可以媲美太阳耀斑爆发的能量摧毁了该星球除中微子通讯和引力波通讯外所有的通讯途径,在夜晚甚至能在尖锐的金属物品尖端看见不断跳动的火花,并且引发了强烈的电磁风暴,导致夜晚甚至在赤道都能看见天空中跳动的极光。第一次试射后,这种足以毁灭世界的武器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但迫于太空中不断前来进攻的舰队的威胁,它还是被允许使用了。第一次实战,它引发了敌对舰队极大的恐慌,即使是如同毁灭者一般巨大的战舰也无法抵御它的一发美丽的光球。随着它的威力等离子炮被迅速普及开来,同时也成了太空船员的噩梦。在战斗中你只能期望不要被它锁定,否则那团光球将是你看到的最后一件东西。
随着越来越多的星际国家花费大量资源建造这种可怕的等离子武器,当它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攻城战似乎变得完全不可行,而这种等离子炮所造成的人员损失也使得太空船员们对于作战有了极大的抵触情绪。为此,人们力图解决掉这种令人发指的防御炮。既然大量舰队进行攻坚战的损失已无法承担,有人就提出了要定点清除的想法。但是如何实施呢?科学家们设计出了很多方案,但最终采纳的却是一种投射大当量等离子武器的想法,于是星际导弹就这样诞生了。它使用较为便宜的脉冲引擎而不是超空间引擎作为驱动,在作战部内携带了大量可以精确制导的等离子短程导弹,每一发星际导弹都可以针对单一大型目标作出毁灭性的伤害,也可以分散开同时攻击大量小型防御设施。因为这种星际导弹体积较为巨大,导致无法被现有的任何舰船所携带,因此它只能在建筑于星球上的导弹发射井内制造并发射。有了这种新的武器,太空作战便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作为防御这种星际导弹的装置,拦截导弹几乎是在它出现之后立即被研制了出来。拦截导弹原理和21世纪初期所使用的洲际导弹相同,只是目标的位置从陆地变到太空而已。它可以在星际导弹进入大气层并分裂之前就将其击毁在外太空,以保证防御设施的安全。对于这种拦截导弹,进攻方也没有更好的措施去将其解决,只能用更多的星际导弹将其消耗掉,也因此使用星际导弹进行攻击时,本身便会消耗大量能量在发射途中。由于星际导弹的昂贵性,它也基本被用来对付集群的等离子炮。
随着人类在量子物理上的进展,人类证明了引力子的存在,进而能够小规模的人工制造引力场。但是一旦人类想要扩大规模使之武器化,便会遇到发生器过载损坏等问题。经过不断探究,科学家们发现其原因就是某些参数和阀值设置的不正确。于是大量科学家们准备进行一个大型高能物理实验来测定正确的数值。但是这个实验所需要的能量是如此的巨大,以至于普通的核电站或者太阳能电站所产生的能量远远不足。在大量科学家联合向帝国最高执政官阐述了这一技术的应用前景和一旦武器化成功后的效果,执政官决定举全国之力来完成这个实验。于是,大量的太阳能卫星被发射以提供所需能量。最终实验圆满成功,该系列技术被综合称之为引力技术。而这项技术被武器化的最终成果就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航天器,那就是死星。它拥有一门数公里直径的引力子炮,能够在指定目标上集中巨大的引力进而摧毁该目标。由于这门炮的能耗如此之巨大,以至于死星几乎是由能量发生器所组成。相对于它几乎有月球大小的体积而言,它的速度就是它唯一的缺点,即使是驱动力最强的超空间引擎也只能让他以无比缓慢的速度慢慢前进。为了弥补它目标巨大的缺点,它上面搭载了迄今为止最大功率的能量护盾发生器,并装载了无与伦比的装甲,使得小型的舰船和防御设施已经完全不能对它造成丝毫伤害。同样它也装备了精确的火控装置,使其对除了等离子炮外所有舰船和防御设施都能够进行快速射击。并拜它的引力子炮所赐,它甚至可以将敌对国家的月球击毁,不过这需要许多死星协同进行攻击,而且也有死星被月球所反射的引力子辐射所摧毁的威胁,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几乎没人会使用这种极其昂贵的舰船去攻击摧毁别的国家的月球,因为一旦死星被摧毁将是极大的损失。

幽金帝国 2015-07-21 20:56
先顶一个

幽金帝国 2015-07-21 20:57
舰队刚被全灭,苦着呢,看到什么船船船就心痛

9j9j 2015-07-22 20:20

rozenannie 2015-08-15 19:56
好腻害,继续更吧,现在写的应该是背景呢~

13867012316 2015-08-16 17:38
额..感觉眼睛好花啊 强烈要求附插图

幽金帝国 2015-08-16 18:02
死星嘛,是泰坦人用来消灭勒歌力安人的,要看背景啊

1215073413 2016-01-20 16:30
上一篇讲完了舰种和防御设施的来历,这次来讲讲各个建筑的历史吧。
伴随着人类向宇宙进军的同时,钢铁资源的消耗日益增大,以至于地表浅层的金属矿物几乎被开采殆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类想出了很多办法,比如加大回收力度和研制替代物等等,但效果仍不明显。但是一个研究员给人类指明了新的方向——地幔。众所周知,在地幔和地核间有着大量的液态铁镍合金,而正是由于这些铁镍合金在随着地球自转而流动,带给了地球磁场,使其能在太阳黑子爆发时能够庇护地球上的生命免受高能粒子的伤害,使地球有了生命存在的可能性。那个研究员就是想开采地球深处的铁镍合金。
虽然这个想法很疯狂,但是却被证明是可行的,于是人类用一种在超高压下形成的次简并态物质制作了开采装置,并使用了史无前例的功率达到1740亿瓦的超级激光钻机来掘进。这种超级激光钻机甚至可以熔化任何东西,而它号称能将太阳的能量汇聚在指尖。这样一个拥有直达地幔的矿洞的生产设施就是以后金属矿的来历。
而仅仅只有金属是远远不够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芯片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作为其基础的硅也是缺口越来越大。人类已经完全不满足从沙子中提取硅了,转而在陆地上开掘深井采集富含硅元素的矿石来提炼硅。这让计算机对于硅的需求有了非常好的解决方法。
伴随着可控核聚变的发明,能量短缺终于从人类的词典里删除了,但同时重氢的需求开始日益增大。为满足这种需求,人类在海洋深处设置了大规模重氢提取装置。众所周知,重氢就是比普通氢原子多了一个中子的氢原子,超重氢也不例外,只是它多了两个中子。重氢和超重氢是聚变的重要燃料。虽然它们在海洋中的储量极大,但是富集度却极低,正常的天然水体中重水含量仅约为0.002% ,好在人类可以运用一些方法将其富集进而提取。重氢有一些有别于普通氢原子的特性,比如其无法被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而人们就是利用其这个特性来进行富集进而来提取。大量的普通水被电解,存留的就是富集度较高的重水了。经过多次这种操作就能得到几乎纯的重水。
重氢提取器的出现让作为聚变燃料的重氢大量的被生产出来,随之让人类有了充足的可能去研发脉冲引擎。而脉冲引擎的出现则让人类真正的拉开了宇宙殖民的大门。当人类真正在其他星球驻扎时,能量问题又重新出现了,因为毕竟不是所有殖民星都曾经有生命存在过,导致在殖民星广泛推展化石能源几乎是不可能,这导致了两种能量建筑的出现,一个是太阳能电站,另一个就是核电站。太阳能电站应用了高效率的太阳能电池板阵列,收集来自各个殖民星所属恒星的光能进而转变为电能;核电站则更为高端一些,它使用聚变产能,可以完全不受恒星光强弱的影响输出稳定可靠的电力。但核电站相比于太阳能电站有些缺点,就是它需要耗费重氢进行反应,并且由于其需要大量的配套安全设施导致其造价偏高。
对于宇宙探索的向往让地球上的各个国家摒弃了前嫌,共同探索宇宙的奥秘,于是一个个由各个国家共同建立的科研机构纷纷出现,所有国家共同研发,各展所长,技术公开,使得大量高精尖和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科技得以研发,这种大型科研机构就是日后研究实验室的雏形。而研究实验室则是每个星际帝国都绝对无法缺乏的。
伴随着人类殖民脚步的前进,在殖民星上有很多相同的问题也大量产生,最主要的就是地形和一些地质结构的问题。这些问题靠人力很难解决而且成本也让人难以接受,一些科学家被任命去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利用原子直接搭建零件来组装成一些纳米级别的自律机器人,这些机器人被用来改变地形,化石为土,加速地质演变向人类需要的方向。虽然这些自律机器人的生产成本也不算太低,但相比于其带来的效益还是非常可观的。
随着一系列的技术突破,人类迎来的第二次技术爆炸的时代。几乎每周都有新技术新发明出现,人类社会在蓬勃的发展着。但是,即使这样仍旧有一些国家在进行着战争,同时一些恐怖组织型的星际海盗也在进行着掠夺型发展,这让很多国家深恶痛绝,研究一种新的防御设施迫在眉睫。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种大型宇宙空间站,它的功能类似于星港,能够为友方前来协助防御的飞船提供巡逻所需的重氢,并且有一个专属的太空电梯进行快速补给。毕竟巡逻和停泊是远远不同的,巡逻需要随时保持启动状态,必须要在敌方来袭的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这都是要大量的重氢的。

1215073413 2016-01-20 19:52
我去怎么整这么大字号的咋回事这是

tsytsy 2016-02-18 18:28

2535580806 2016-09-22 14:59
不错   插眼

刘凌枫 2017-06-22 09:42
厉害了


查看完整版本: [-- 原创    关于OG的一篇硬科幻文章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7.5 SP3 Code ©2003-2010 PHPWind
Time 0.086441 second(s),query:2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